提要: 背光模組光學膜的發展趨勢和LCD的發展趨勢類似:都將趨向于高亮度化、薄型化、輕量化、高色域化發展。
背光模組光學膜的發展趨勢和LCD的發展趨勢類似:都將趨向于高亮度化、薄型化、輕量化、高色域化發展。
根據Display Search統計及預測,隨著全球液晶模組市場需求的持續增加,全球液晶顯示器用光學膜片的市場需求也將呈現穩定增長態勢,預計2017年,全球液晶顯示器背光模組用光學膜片市場需求將達7.20億平方米,其中反射膜、擴散膜、增亮膜、微透鏡光學膜和雙增亮膜的市場需求分別將達到1.84億平方米、1.84億平方米、2.04億平方米、0.76億平方米和0.71億平方米。
背光模組光學膜涵蓋了反射膜、導光板、擴散膜、增光膜、復合膜、量子點增強膜、反射式增量復合膜等,其技術是利用光學微細結構和散射微粒等實現對光能的重新分布,并達到特定的使用目的。
擴散膜最重要的作用是為液晶顯示器提供一個均勻的面光源,而且兼具有一定的提升輝度作用,簡稱BEF,它是TFT-LCD背光模組中的關鍵零組件,是在透明性非常好的PET表面使用丙烯酸樹脂,精密成型一層均一的棱鏡圖案的光學薄膜。
隨著全球液晶模組市場需求的持續增加,全球液晶顯示器用擴散膜片的市場需求也將呈現穩定增長態勢,預計到2017年,全球液晶顯示器背光 模組用擴散膜片市場需求將達到2.9億平方米,較2016年增加0.2億平方米,增長7%左右。
光學復合膜簡單來說就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光學功能集中在一張膜上。它是由它的幾個發展趨勢和需求所驅動的:現在液晶顯示做的屏幕越來越大,既追求薄和輕,又要追求亮度效果。復合膜的優點在于:厚度小、成本低,而它的缺點在于輝度的下降(棱峰受損,聚光能力下降;黏膠劑吸收部分光線)、制程難度的增加。
增亮偏光片可通過偏光片的光損失重新利用,至少挽回50%光的損失。
2017年是量子點的元年,最近都開始接觸這個詞匯,普通的液晶顯示有很多量子點升級產品,到是這種產品的真實含義是什么呢?其實目前的量子點電視就是液晶電視+量子點背光薄膜的一種,其本事還是液晶電視。當然量子點本身是會發光的,因此其實僅利用量子點材料本事就可以實現成像,但是目前這種產品還很不成熟。
量子點是納米級熒光材料,本身具有發光特性,量子點高色域膜中的量子點在藍色LED背光源的照射下將生成紅光和綠光,并同部分透過薄膜的藍光一起混合得到白光。
盡管QLED陣營不斷強調色飽和度優于OLED,也沒有使用壽命的問題,但現階段因為外部量子效率不佳,不易維持長時間發光,真正自發光的QD顯示器仍難以達到商業化水平。
因此短期內QLED陣營仍將以QD背光產品來應戰,也就是在背光鋪上一層布滿量子點的薄膜,俗稱QDEF。
通過量子點的發光特性來提高色域和背光效率,使得屏幕的色彩和亮度都得到增強,產生的色彩效果至少高出30%-50%。不過,由于背光是必備零組件,會增加整機厚度,因此與OLEDTV相比優勢不明顯,所以新一代QLEDTV可能會采用玻璃導光板的解決方案來減少厚度。
根據產業鏈調查的數據,目前海外量子點膜價格為80-100美元/平方米,國產量子點膜單價在60美元/平方米左右,預計隨著產能擴張、工藝提升,量子點原材料和膜降價是大趨勢,成本下降會驅動量子點電視滲透率的不斷提升,根據產業鏈了解和測算,判斷3-5年左右量子點膜的價格將穩定在20美元/平方米左右。隨著其成本下降,未來很大可能會在市場推廣普及。